被誉为“把心献给大地的人”的张蔚榛教授,是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博士生导师。前不久,当中国工程院通知他当选为院士时,这位74岁的学者,正参加世界银行贷款专家组,奔忙在新疆、甘肃的农村、牧区,检查、评估水利工程项目。
张蔚榛,这位我国农田水利学科的带头人、著名水利专家,长期从事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地下水、土壤水和溶质运移理论的研究,把心血都倾注在我国黄淮海平原的农业开发和建设上。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为解决淮北的旱涝灾害,他率师生奔赴淮北农村进行现场调查,研究河网化建设问题。70年代初,为解决北方严重干旱,他遵照周总理的指示,到华北各省调查,现场试验,研究北方地下水的开发和利用问题,并取得显著成绩。
1976年张蔚榛带学生去河北衡水进行科学试验时,正遇上唐山大地震,他老家就在唐山,那里有许多亲人,为了研究工作,他始终坚守在现场,指导抽水试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受到生产单位的好评。试验结束他去石家庄探亲时,才知道哥哥地震遇难,已离开了人间。1984年盛夏,为了尽快了解黄淮海平原试验区水盐动态试验情况,张蔚榛刚从美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回来,就不顾劳累和天气炎热,赶到山东、河北、河南等地调查研究。年底,他又率组到河南新乡地区丁村水盐动态试点进行抽水试验,干部和村民都动情地说:“这位老专家,为了解决土壤盐碱问题,真是在拼命啊!”
通过长期的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试验研究,张蔚榛教授建立了正确的地下水资源概念,在地下水非稳定流计算方面有许多独特建树,提出了新的计算公式和研究方法,特别是对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中最主要的参数之一———给水度的研究,提出了全新的概念,是浅层地下水资源研究中的一个新突破。他在我国首先应用势能理论研究饱和—非饱和和土壤水运动及溶质运移问题,并取得了开拓性成果。他也是我国应用动力学观点研究溶质运移问题的倡导者之一。张蔚榛和他的科研组先后完成了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0余个,不少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北方平原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还有3项获国家教委和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主编专著3部,参编教材多种,其中《农田水利学》获全国优秀教材特等奖。他发表重要学术论文50余篇。
认识张蔚榛教授的人都这样评价:“他是位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很有名望的学者,也是位品德高尚、可亲可敬的长者和良师。”在培养人才中,张蔚榛总是不遗余力,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为青年人早日成才创造条件。在研究过程中,他与大家一起讨论,平等相待,启发大家的思路,使同志们的工作做得更好。青年教师和大学生都乐于向他请教,在他面前都感到无拘无束,畅所欲言。
张蔚榛教授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农田水利实验室,也是我国第一位农田水利学博士生导师。他除培养了大批本科生外,重点培养了14名博士、20余名硕士。现在,他的学子不少已成为教授、高级工程师和博士生导师,活跃在国内外学术界。
现在张蔚榛院士虽年逾古稀,但精神矍铄,精力充沛地从事教学、科研和各项社会活动。他表示要把自己的全部学识和精力贡献给祖国的农业开发和农田水利建设事业。